撰文/1号唠嗑员
提到演员王心刚,很多年轻演员可能不太熟悉,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
他曾被誉为 “中国 最帅的男演员”, 惊艳了一个时代的偶像男神。
(资料图)
他在中国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了一个传奇的男演员。
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王心刚却一直活得低调朴素,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
除此之外,他一生只爱一个人,直到如今已然成了无数年轻演员的榜样。
如今,已经91岁的王心刚,生活过得怎么样了?
1932年,王心刚出生在 辽宁大连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父亲是一名会计师。
王心刚作为家中独子备受父母宠爱,让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他自小便对艺术充满了兴趣。
上学的时候,喜欢唱歌跳舞的王心刚经常会去参加节目,备受同学和老师喜欢。
到了初中时,热爱文艺的王心刚被语文老师发掘,让他成了一名文艺委员。
除此之外,老师还经常带他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文艺活动,让他渐渐树立了当演员的梦想。
到了1949年,17岁的王心刚准备报名参加沈阳市文艺骨干训练班。
可父亲却坚决反对王心刚的想法,因为他想让王心刚学一门手艺或当工人,将来好养活自己。
不过王心刚却铁了心想要走文艺表演这条路,最终父亲选择了妥协。
17岁那一年,王心刚进入了 沈阳市文艺骨干培训班,开始正式学习艺术表演。
到了1950年,毕业后的王心刚参军入伍,在文工团成了一名文艺兵,走上了艺术之路。
成为了话剧演员的王心刚,开始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努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角色。
比如王心刚参演了 经典话剧《李三闯》、《三个战友》作品,塑造的角色都非常深入人心。
所以,王心刚在话剧舞台上一直发展的顺风顺水,他也经常会向前辈演员请教表演。
因为非常勤奋努力,剧团里的同事和领导都非常喜欢他,也特别欣赏他。
凭借努力和优秀的表演能力,王心刚渐渐成了剧团的“台柱子”,在话剧舞台上发光发亮。
到了1956年,王心刚的演艺事业再次迎来了一个机会,让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当时,长影厂要筹拍电影《寂静的山林》,导演朱文顺开始寻找适合的男主角。
导演朱文顺对男一号 “冯广发”一角的要求极高,不仅要长相英俊正气,而且演技也要好。
经过一番寻找,导演朱文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来到了王心刚所在的文工团挑选演员。
结果,导演朱文顺看到了王心刚后立马两眼放光,觉得也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男一号。
在导演朱文顺心里,王心刚就是饰演男一号“冯广发最合适的完美人选,
朱文顺激动地说:“冯广发非他莫属!”
于是,文工团的领导们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心刚,并替他感到无比高兴。
他们对王心刚说:“几个月挣在文工团好几年的钱,去不去?”
没想到王心刚却选择了拒绝,因为他觉得拍电影和演话剧不一样,演戏很神圣,不能乱来。
最主要的是,他觉得演电影得不到观众的反馈,演话剧可以直接得到观众的反馈。
“拍电影得一段一段的拍,还不能和观众交流,不如演话剧过瘾。”
领导们听完后觉得有些诧异,于是开导他说:
“拍电影多好啊!能有更多的人看到你的表演。”
见王心刚迟迟不愿答应,领导直接严肃地对他说:
“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演话剧,都是工作需要,组织的安排必须服从,而且还要把任务完成出色!”
就这样,王心刚带着任务开始拍摄人生第一部电影《寂静的山林》,并圆满完成拍摄。
电影《寂静的山林》上映后,获得业内人士和无数观众的一致好评,让他获得了不少赞誉。
至此之后,王心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事业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二、
拍完了电影《寂静的山林》成名后,王心刚又在1957年主演了电影 《牧人之子》。
这也是 朱文顺导演的电影,而 王心刚凭借电影 《牧人之子》一炮而红,成了演艺圈冉冉升起的新星。
走红后,王心刚被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领导看中,并将其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了一名电影演员。
此后,王心刚开始正式踏上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电影 《永不消逝的电波》,王心刚 饰演了大反派“姚苇”一 角。
这也是 王心刚首次挑战饰演反派角色,并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紧接着,王心刚开始备受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重视,觉得他不演正派角色太可惜了。
1959年,王心刚主演了电影《海鹰》,饰演了 饰演男一号舰长“张敏”一角。
而女主角 吴玉芬一角 则是由 王晓棠出演,两人首次合作便成为了中国影史上第一对 绝佳的 荧幕搭档。
电影《海鹰》上映后,王心刚与 王晓棠开始爆红全国,两人成了当时的荧幕CP,备受欢迎。
以至于当时还流行一句话叫“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可见两人有多红。
而王心刚也成了中国影坛的初代偶像男神,一举惊艳了一个时代。
1962年,王心刚还被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也成了当年影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之后,王心刚与王晓棠又合作了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再次让观众称赞不已。
当年王心刚与王晓棠这对荧幕搭档有多让人喜欢呢?
很多人看了两人在荧幕中饰演一对恋人,也误以为他们在生活中也是夫妻关系。
在拍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时,有工作人员就误以为王晓棠是王心刚的妻子。
实际上,王心刚在没成名之前就已经结婚,而且是一个痴情的好男人,妻子叫杨绍采。
王心刚在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时候,认识了同为演员的 杨昭采,两人结下了缘分。
不久后,两人便如愿结了婚,开始过上了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
三、
1961年, 杨昭采参演了影片《突破乌江》,饰演了一位卫生员小刘。
可 王心刚正处于事业巅峰期,所以 杨昭采为了支持他事业,甘愿做他背后的女人,退居幕后做了一名音乐编辑。
之后, 杨昭采先后为王心刚生下了一儿一女,一家四口的日子幸福美满。
有了 杨昭采照顾家庭和孩子,王心刚完全没了后顾之忧,事业越来越顺。
那时候, 王心刚也总觉得经常外出拍戏,很少陪伴妻儿,所以一直觉得亏欠妻子。
在生活中,王心刚也成了一个绝世好男人。
从结婚起,王心刚的心里就只有妻子 杨昭采一个人,从来没有过任何绯闻,并给了妻子足够的安全感。
他和女演员一起拍戏,也会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还会主动说自己已经结婚生子。
最当红的时候,无数粉丝写信给他,也有很多女观众给他写求爱信。
王心刚会把所有信件都放在办公桌底下,第一是尊重女粉丝,没有把信件扔了。
第二,是为了尊重妻子 杨昭采,因为所有信件他都不会打开看,为的就是让 妻子安心。
所以说,即便已经成了当红大明星,王心刚也依旧不改初心,对妻子的爱永不变心。
1972年,妻子的闺蜜好友因抑郁症自杀,这件事对 杨昭采的打击巨大。
那段时间,妻子 杨昭采的精神深受刺激,一度也得了重度抑郁症,精神状态有些失常。
为了帮助妻子治病,王心刚开始了一段无比艰难的时光。
于是,王心刚开始带着妻子 杨昭采四处去治病。
给妻子治疗精神方面的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王心刚虽然心力交瘁,但从未放弃过。
他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孩子,每天下班还要 煎药给妻子喝。
中药很苦,妻子每次情绪失控,都不愿喝药,而王心刚会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妻子把药喝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煎熬了整整5年,王心刚一直默默陪伴在妻子身边,一直不离不弃。
这期间也曾有朋友劝说王心刚找个理由离开患病的妻子。
结果王心刚非常严肃地说:“我这样做还是男人吗?她给我养儿育女,还放弃自己的事业支持我,她于我有恩呀。不管她将来是什么情况,我都不会离开她。”
直到1977年,在王心刚的不懈努力下,妻子的病终于渐渐恢复,曾经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至此之后,王心刚和妻子又开始了新的生活,终于苦尽甘来。
四、
1974年,王心刚又重新踏上了演艺之路,并参演了电影《侦察兵》。
一年后,王心刚被任命为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事业更上一层楼。
此后的日子里,王心刚又开始马不停蹄的拍戏,相继参演了《南海长城》、《大河奔流》、《绿海天涯》等影片。
后来,因为当上了 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原因,王心刚的业务非常繁忙,拍戏也就渐渐少了。
从1987年,王心刚主演完了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后,便开始息影了。
“我现在年纪大了,该退休了,应该把机会留给更多年轻人。”
那一年,王心刚55岁了。
王心刚在生活中一直是一个非常朴素低调的人,也从没有把自己当成明星。
厂里给他配了一辆车,他从来没有用过,每天还是骑着他的二八自行车上下班。
王心刚 的一个朋友说:“他平时就是个不显眼的人,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嘻嘻哈哈的。没事就看剧本看书,做人老老实实,也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
过上了退休生活后,王心刚的重心都放在了家庭上,和普通老人没有区别。
他和妻子相濡以沫至今,互相陪伴和照顾,闲暇时帮忙照看孙子,开始享受天伦之乐。
“年轻时我把工作和演戏视为人生的意义,现在没有什么比我那个老伴和孩子更重要的了!”
儿女也很争气,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成为演艺圈的大明星,但他们却成了身价过亿的富豪,变得无比优秀。
虽然王心刚年纪越来越大,也不再继续拍戏,但他曾为中国电影做出的巨大贡献没被世人遗忘
2005年,王心刚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又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2009年,王心刚获得第12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
2012年,王心刚获得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2014年,王心刚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成了让那个人无比敬佩的表演艺术家。
如今,王心刚已经91岁了,他早已过上了安逸平静的晚年生活。
他一生兢兢业业演戏,淡泊名利又低调做人,活成了一个德艺双馨的殿堂级表演艺术家。
不管有多大成就,他都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份初心和境界值得每一个年轻艺人学习。
就像他说的:“过去我当演员时,工作很认真,事业在我心中最重要;不演戏后,老伴和家人最重要。我现在也只是个普通的老头儿而已。”
关键词: